南昌:延续历史文脉 赋能城市更新
名胜古迹满载历史,一砖一瓦都是文化。历史建筑、历史文化街区见证了一个城市的沧桑巨变,也饱含着当地人的珍贵记忆,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。
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,江西省南昌市具有2200多年的历史,人文底蕴深厚,历史遗迹众多,文物资源丰富。近年来,在城乡建设中,南昌市加强历史建筑保护传承与活化利用,守住城市根脉,传承历史文脉,为人民群众提供绵柔的文化浸润和丰厚的精神滋养。
保下来 使出绣花功夫
一直以来,南昌市坚持“拆、改、留”并举,把对历史文化遗存的摸排、普查和保护作为城市更新的首要环节,系统挖掘梳理城市历史文化底蕴。
禅意小景、牌楼、景墙、游道……走进东湖区佑民寺南广场,处处都是文化气息。“曾经这一带是密密麻麻的老房子,佑民寺就湮没在‘握手楼’中。”市民周先生回忆道,以前这里没有广场、没有绿化、交通拥堵,改造后的佑民寺周边大变样,他特地带着90多岁的老母亲前来拍照,领略这座千年古寺的新风采。
东湖区拥有丰饶的文化资源。为重焕文化活力,南昌市组建了一支由文史、古建筑等领域专家学者构成的普查队伍,对东湖区历史文化遗存展开全面普查。另外,聘请专业机构利用航拍、AR(增强现实)等技术对历史文化遗存进行场景、风貌还原,为修复工作保留了珍贵的影像资料。近几年,东湖区先后完成了胜利路民国风情步行街、三经五纬文化街区等街区改造,既实现了街区的文化重塑,又赋予其鲜活的时代色彩,极大提升了街区内涵和品位。
南昌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始终注重对历史文化资源的摸排、普查和保护,常态化开展历史文化资源普查认定工作,不断丰富保护名录,今年还为68处承载着城市记忆的历史建筑统一挂上了新的保护标志牌。
活过来 古建迎来新生
作为南昌市悠久历史文化的见证者,绳金塔历经千年而不衰。据了解,该塔始建于唐天佑年间(904年~907年),为江南典型的砖木结构楼阁式塔,朱栏青瓦、飞檐飘逸、古朴秀丽。为了更好地保护这座古建筑,绳金塔历史文化街区应运而生。
“我们邀请文化顾问对街区历史文化进行发掘与梳理,先后收集整理出《绳金塔历代诗文汇编及其区域历史遗迹概略》《绳金塔历史文化街区广场、街道、外景、楼阁的命名》《绳金塔历史文化街区十二坊建筑考据》《豫章城七门档案》等资料和相关老照片,为街区积累了丰厚的文化底蕴。”相关负责人说,通过“以文带旅、以旅兴商、以商促文”的理念,把赣派文化、非遗文化的特色在街区做大做强,给市民游客带来更高品质、更全业态的文旅体验。
据了解,南昌市坚持城市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相结合,鼓励在城市更新中突出文化复兴理念,抢救性保护并开发利用历史建筑,同时,在规划设计方案中强调对保护性建筑的原真性保护以及对街巷肌理、建(构)筑物和街区文化特征的保护和传承。
此外,为不断加大政策保障引导作用,《南昌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》出台,《南昌市梅岭风景名胜区条例》《南昌市滕王阁名胜区保护条例》和《南昌市城市湖泊条例》等政策也对历史文化资源保护、活化利用、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等方面作出了规定。
火起来 历史成为潮流
2013年,南昌市围绕“民俗、民间、民族”的规划主线,在铁柱万寿宫原址一带打造“赣鄱文化第一街”——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,采取风貌保护、历史建筑保护和历史记忆恢复与再现等手段,实现街区原貌还原。经过2000余个日夜的精雕细琢,街区于2021年10月正式开街运营。
南昌市坚持“留住城市的记忆”,为折射城市发展历史和文化变迁的老街巷“美颜”。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内的建筑具有赣鄱特色,复原并保留了晚清赣派民居风格的三街五巷,共有123栋建筑。如今,作为开放式仿古街区,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包括潮尚领地、赣味人家、文创市集、江西礼物等六大特色业态区。在这里,市民游客不仅能品尝到琳琅满目的传统小吃、观看精彩绝伦的非遗表演,还有风格多样的创意店铺、流光溢彩的时尚酒吧等着人们去打卡……老情怀与新潮流在这里跨界融合,不但让历史文化遗产“活起来”,也为年轻人提供了更多时尚娱乐新选择。
“我们希望通过推进历史文化街区的活化利用,实现历史与现代交相辉映、传统与时尚完美融合的保护展示新格局,让中外游客体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,让南昌人民留住浓浓乡愁。”相关负责人表示,将坚持保护第一、统筹管理、挖掘价值、活化利用,让历史建筑及蕴含的文化元素成为塑造城市形象、涵养市民精神、驱动城市经济的文化软实力。
摘自 《中国建设报》 2024.08.15 江南